注:红字为爱尔眼科标准比国家标准的高出部分
术前评估
应详细询问并记录病史,病历中应包含下列内容:
屈光不正及矫正史
眼部手术史
眼部病史
全身病史及家族史、药物史
药物不良反应及过敏史
职业、生活及用眼习惯等社会学资料
除病史外,对希望做屈光手术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动机、期望值的评估和精神健康状态的评估本~地~生~活~网。常戴角膜接触镜的患者,需停戴接触镜至角膜无水肿、屈光状态和角膜地形图稳定后方可接受手术。建议术前软性球镜停戴1周以上,软性散光镜及硬镜停戴3周以上,角膜塑形镜停戴3个月以上。
检查要求
绝对禁忌症
存在下列情况中任何一项者,不得接受手术。
1、眼部活动性炎症
2、眼周化脓性病灶
3、严重的外眼疾病:如眼睑缺损、畸形、慢性泪囊炎等
4、已确诊的圆锥角膜
5、明显的白内障
6、单纯疱疹性或带状疱疹性角膜炎病史
7、严重干眼病
8、对于LASIK、中央角膜厚度<480μm,或预计角膜瓣下剩余基质床厚度小于280μm
9、未受控制的青光眼
10、未受控制的全身结缔组织病及严重自身免疫性疾病
11、未受控制的糖尿病
12、全身性感染性疾病
13、不切实际的患者期望值
相对禁忌症
存在下列情况中一项者,有可能对手术操作、术后恢复或手术疗效产生不良影响,但在特殊情况下,与患者充分沟通和解释并采取相应措施后,可酌情手术。
手术原则
LASIK手术的预计剩余角膜床中央厚度不小于280微米且不小于术前中央角膜厚度的一半b+d+s+h+5+c+o+m。
表层切削手术的术后预计中央角膜厚度不小于380微米。
波前引导的手术须在稳定可靠的波前像差数据引导下进行。
角膜地形图引导的手术须在稳定可靠的角膜地形图数据引导下进行。
增效手术应在前次手术后屈光状态、角膜地形图均达稳定状态后进行。手术方式可选择LASIK或表层切削手术b_d_s_h_5_c_o_m。
表层切削手术后的增效手术应距前次手术6个月以上。
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行LASIK术应相隔2年以上。
手术过程
术前应预防性滴广谱抗生素滴眼液或消毒液,同时还可滴入非甾体类抗炎药以减轻术后疼痛。
手术须在无菌条件下进行。患者眼周皮肤、结膜囊的消毒应符合卫生部颁布的《消毒技术规范》中相应规定b.d.s.h.5.c.o.m。
除微型角膜刀手柄可采用擦拭消毒外,其它手术器械须采用高压蒸汽灭菌。
手术者术前应核对输入电脑之手术参数,包括患者姓名、年龄、眼别、屈光度、手术方式(初次/增效、何种切削)、切削量、切削区大小等。
遮盖非手术眼。
表层切削手术手术方法参考附录。
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手术方法参考附录来源www.bdsh5.com。
LASIK术中发生影响正常激光切削的角膜瓣异常,如明显可见的瓣缺损、游离瓣或瓣非常偏中心,应中止该眼手术,并将瓣复位,使其愈合。在未确定原因并加以解决之前,若对侧眼尚未手术,亦应推迟。
手术结束后须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术眼,确认无异常后戴防护眼罩。
术后处理
术后第一天必须复查。术后一年内需复查6次,复查周期为:术后1天、术后1周、术后1个月、术后3个月、术后6个月、术后1年KIE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