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教育学中常考的一部分知识点就是对人物理论的总结,在中国古代的人物中,必须要提到的就是儒家学派的孔子和孟子,两者虽然都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,但是在理论上还是有所差别的,今天就孔子和孟子的理论观点进行区分,希望对广大的学员有所帮助dDa。
一、孔子:被称为“圣人”,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
1.著作:《论语》,《论语》是由孔子的学生所写,体现的是孔子的教学思想和方法,和《大学》《中庸》《孟子》并称为四书。
2.人性观:孔子的人性观是探讨教育工作的基础,其中孔子指出“性相近,习相远”,意思为人的本性是相近的,但是环境对人的影响不一样,会慢慢发生改变,最终变成独立的个体欢迎www.bdsh5.com。这句话本是带有环境决定论的观点,但是不能说孔子是外铄论的代表人物,因为其理论更复杂,还有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”的观点,意为上等的智慧和下等的愚笨是不能改变的,而这句话则带有内发论的观点。
3.教育对象:孔子主张“有教无类”认为所有的人都可以受教育,但是又认为对于“学”,则“唯上智与下愚不移”,意思为只有中性的人才可以受教育,因此“有教无类”是体现了教育平等,但是是相对的,是有范围的b.d.s.h.5.c.o.m。
4.教学过程:孔子主张“学而不思则罔,思而不学则殆”“君子欲于言而敏于行”,因此,教学过程简单概括为:学-思-行。
5.教学原则:孔子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坚持的教学原则为:启发诱导、因材施教、巩固性原则、知行统一原则本+地+生+活+网。
6.孔子教育内容的特点:重人事轻鬼神;重文士轻武士;重社会科学轻视自然科学。
二、孟子:被称为“亚圣”
1.“教育”的词源:最早将“教”和“育”连在一起使用,最早出现了教育一词本~地~生~活~网。
2.内发论:孟子主张“万物皆备与我心”“人心中有浩然之气”“存心养性”认为决定人身心发展的是内在的遗传,是内发论的代表人物。
3.教育目的:第一:明人伦,主张“五伦”:父子有亲,君臣有义,夫妻有别,老幼有序,朋友有信;第二:劳心者治人,劳力者治于人;第三:孟子认为最终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大丈夫,而培养大丈夫有三大途径:持志养气、动心忍性、反求诸己b~d~s~h~5~c~o~m。
4.教学原则:循序渐进的原则、启发思维。
名师指导,远胜独自闭关
2020国考笔试辅导培训陆续开课中
地址:内蒙古呼和浩特新城区中山东路金翡丽天玺公馆C座7楼光华教育
电话:0471-6284701 15049184072